找到相关内容3094篇,用时5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瑜伽行派早期之有无说

    ,由彼色等假说性法,说之为空;于此一切色等想事何者为余?谓即色等假说所依。如是二种皆如实知,谓于此中实有唯事,于唯事中亦有唯假,于实无起增益执,于实有起损减执,增、不减、取、,如实了知如实...所谓的有与无,即是于名言所说执着而成,换言之,是心识之虚妄忆想分别所成。如《光赞般若波罗蜜经》云:   “色谓我所而可得,痛痒思想生死识谓是我所亦可得。所以者何?为假名耳。&...

    周贵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93474009.html
  • 圆觉经管窥(八)─普眼菩萨章之一

    ,离诸分别,无作、止、任、灭四病;由所证得、失、取、,四相既空,而能证之作、止、任、灭,四病自遣。于此证中,无能无所者,即蹑前,于此能证所证之中,悟得能证之行立,而所证之理自无,故曰无能无  页...(第三惑︰真何生妄?)唯愿无遮大慈,为诸菩萨开秘密藏,及为末世一切众生,得闻如是修多罗教了义法门,永断疑悔……。』」  圆觉经管窥(十三)─金刚藏菩萨章之二  一切世界依妄念,始终生灭或前后,  ...

    何金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5274088.html
  • 法云法师:追寻的梦

    香港,他的内心既惊奇又欣慰。   他怕郑老看出他的失态,便逐页翻阅其他照片和文章,待郑老起身去书柜取资料时,他赶快翻回来,久久地,地凝望那娴雅的肖像,他的内心万分激动,哪怕万千人中间,哪怕服饰...随便坐。”   他顺手拿起陈列架上的近期杂志,翻了翻,不知怎的,总是提起兴致。   这时郑老啧啧赞赏:   “汪先生呀,你这篇《甘霖》,文笔清新,思路敏捷,堪称上乘之作。...

    法云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22774701.html
  • 行愆法师:佛学问答

    是恒顺众生,因为佛事门中一法。初信佛者比较执著,觉得宣读文疏,有名有姓,佛菩萨才知道。实际理地不受一尘,只要你发心,不论读与读,佛都会知道。至于在家居士在法会宣读文疏一事,如有出家师父,当然要请...念头都得改造,所谓痛改前非,决心不要再犯。古人有云:“随缘消旧业,更造新殃。”要时刻提醒自己,守护身、口、意三业,不可再造新的恶业。要是继续造业,只会不断的加重业障,那就烦恼更多了。   此外还需...

    行愆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25074746.html
  • 藏密问答录

    戒律在一个人的相续中得以存在的方式,按照无垢光尊者等智者的论述,则它们可以一本体异反体的方式并存,因本体的缘故,三者实无任何相违之处。以十不善业而论,别解脱戒将其判入自性罪,但凡受戒僧众任谁都不能...绝对不会赞许它的修行者将所谓的高广大厦建立在一片断层之上,这一点也与禅宗很多大德的观点不谋而合。药山禅师有云:“高高山顶立,深深海底行。”;沩山禅师也说:“实际理地,著一尘;万行门中,一法。”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10975500.html
  • 隆莲法师《心经浅释》

    智慧度是认识方面的,是深般若,只有先认识,然後才照着认识的真理实践。这里讲的"深"字特别讲明是"深般若"。广般若是一法,一切功德事都要实行。如扫殿堂、行堂、扫厕所都是佛法的实践。故说:"搬柴运水、... 今天大家要求讲《心经》,因为大家天天都在念,如果讲一下,就容易产生误解。一、先释经题: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佛教小乘在藏经中属於"阿含部"。"阿含"是译音。含:即包含。南洋国家没有大乘经典,只有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33376148.html
  • 略论明心见性--元音老人

    为己,于是追逐物境,迷著,造业受报,轮回不息!经云:‘心生则种种法生,法生则种种心生。’种子起现行,现行复熏种子,由因成果,果复感因,因因果果,果果因因,周而复始,循环不已...真实受用。开悟后,识得心之本原,念亦得,念亦得,无所谓念与念;既不著相以求念,亦不避念。整日净裸裸、赤洒洒,逍遥自在,随缘无碍,到这时方才真正称得起净念相继,无一念不是佛念。 关于&...

    元音老人

    论坛精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04776544.html
  • 行策大师净土警语精华讲记

    对象。佛事门中一人,而众生愿不愿来要看他的善根福德因缘如何。善根福德是多生劫修行累积的,因缘亦绝非偶然,学佛的人有几个人有机会遇到净土法门?他遇到之后真肯念佛,真肯发愿想生西方极乐世界,这是福德。世...相继逝,发出世志。年二十三,投武林理安寺箬庵问公出家。胁至席者五年,顿彻法源。问公化去,师住报恩寺,遇同参息庵瑛师,劝修净业。又遇钱塘樵石法师,引阅台教,乃同入净室,修法华三昧,宿慧顿通,穷彻教髓。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30276683.html
  • 赵朴初与中国的人间佛教

    赵朴初为太虚大师作的挽诗中可见一斑。挽诗写道:“旬前招我何为者,付我新编意倍醰。遗嘱分明今始悟,先机隐约话头参。神州风雨沉千劫,旷世光华掩一龛。火宅群儿应,再来伫见雨优昙。” 诗末对“先机隐约话头... 可见,佛教本来就应该是人间的、人本的,佛教的出世间修证是离人间的。也就是说,佛教只有立足于人间社会,发挥其积极的社会功能,才能实现其价值的最大化,才能真正实现其超越人间了脱生死、再回到生死度脱生死...

    正澄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1475977111.html
  • 朱熹的儒佛之辨

    一法”比朱熹所提倡的“动心”更能够去累,更能达到精神的自由。毕竟,精神生活与伦理生活不是完全同一的领域。   三、禅定与静坐   朱熹之学上接二程,程明道、李侗等人都是静坐教学的推崇者。...抨击。尽管如此,儒家一直抓住佛教的“出世”思想和行为放,对其进行严厉地批判。   程颐(1033—1170)曾说,释氏之学无须同圣人之学进行比较,只从“迹”上就可以判其荒谬:佛氏逃父出家,便是绝人伦...

    刘立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35277295.html